在貨物追蹤過程中,難免會發生貨物丟失的情況,訂單稱重可以讓倉庫方確定包裹內的商品種類和數量,如果稱重結果準確,買家可以通過電商平臺背后的物流跟蹤系統查看出庫信息。如果買家沒有簽收貨物,則可以確定貨物丟失是發生在出庫后。通過這種方式可以維護倉儲方和運輸方的各自利益。從這一點也可以看出物流正朝著精細化的方向發展,傳統的物流發展模式必然會逐漸被替代[1,2,3]。
云倉配是一種創新的物流倉儲配送運作新模式,是云倉模式中的重要一環,在云計算等相關信息系統的支撐下,配合互聯網和計算機等硬件設施,連接倉儲配送等各個移動終端,有利于形成倉配運營一體化的網絡體系[4,5,6]。云倉配是倉配一體化的深度發展,是物流企業對各個商家的庫存信息進行統一資源整合。倉配一體化是針對單個企業來說,將倉儲配送(包括后續的合單、轉碼、庫內作業、配送、回收物流以及上下游賬務清分等工作)統一外包給專業的倉配企業,實現倉儲配送同步無縫連接,轉移企業不擅長的領域,集中力量提高核心競爭力,減少倉配運作的費用[7]。
本文基于配送中心的數據構建云倉仿真模型,主要包括存儲區、揀選區、分揀區和暫存區,如圖1所示。
(1)存儲區。此處簡化了存儲區向揀選暫存區補貨的過程,由發生器1完成由非人工存儲區向自動揀選作業區補貨的工作,發生器1產生的箱子分別代表A、B類訂單所需要的ABC類品項貨物,發生器6則產生C類訂單所需要打包的貨物,根據IQ分析中的ABC分類確定發生器1、發生器6產生的3類品項的數量比例為34∶64∶2。
(2)揀選區。根據訂單類別確定揀選方式,AB類訂單選擇的是自動揀選系統,該模型中的自動揀選系統由發生器1、3個暫存區、3條傳送帶和2臺打包機(合成器)、2臺訂單發生器(發生器3、發生器4)組成,模擬運行的含有兩臺交叉帶式分揀機的自動化系統。每一單打包好的貨物沿著彎曲式傳送帶進入訂單分揀傳送帶并送到各個發貨暫存區,C類訂單選取半自動人工揀選,由發生器6、1個暫存區、1臺自動打包機(合成器)和1臺訂單發生器(發生器7)組成。打包機打包完成的訂單沿著傳送帶9進入訂單分揀傳送帶,再進入發貨暫存區等待裝車發貨[8,9,10,11]。
(3)分揀區。由分揀傳送帶構成,用于區分打包好的訂單類別并將其發送到各個不同的發貨暫存區,等待裝車配送服務。
(4)暫存區。,該模型模擬了7個訂單發貨區,即暫存區1-7,用于存放待裝車的已經分揀好的貨物。
作為配送中心仿真的關鍵環節,操作員的揀選工作很重要。操作員將暫存區的物品搬運到合成器3處等待合成器按訂單要求處理打包,兩名操作員的狀態如圖2所示。根據操作員行動的不同時間計算百分比,從圖2可以看出操作員1的工作時間約占一天工作時長的50%,操作員2的工作時間約占一天工作時長的40%,工作強度適中,工作間隙可以休息也可以在訂單間隔做一些輔助工作。
合成器1、合成器2的運行狀態圖基本一致,一天中的加工時間約占80%,收集臨時實體的時間約占14%,空閑時間約占6%。合成器1、合成器2的設備利用率是比較高的,但是如果遇上快件配送高峰期,自動分揀區的打包機恐怕不能滿足快件分揀要求[12]。如圖3所示,合成器3的運行狀態相對合成器1、合成器2是比較忙碌的,加工時間約占20%,收集臨時實體的時間約占80%,沒有空閑時間。這可能與合成器的加工時間有關,如果高峰期的C類訂單不斷增加的話,增加操作人員是可以應付貨物分揀的。
隨著人工智能以及大數據的快速發展,物流的各個環節都將逐漸實現信息化,人的參與將慢慢減少。優化分揀環節是提高企業競爭能力的關鍵,而一味投入自動化設備會增加企業的成本,因此在做具體規劃時需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
下一篇: 物流企業自動化分揀及倉儲管理組態系統設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