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隨著我國糧食現代物流發展規劃的發布與實施, 糧食物流中心 (物流園區、物流基地) 建設正在全面展開, 大量的糧食倉儲物流設施正在進行規劃和建設。國家標準《物流術語》將物流中心定義為:從事物流活動的具有完善的信息網絡的場所或組織, 而且應符合下列要求:主要面向社會提供公共物流服務;物流功能健全;輻射范圍大;存儲、吞吐能力強, 能為轉運和多方式聯運提供物流支持;對下游配送中心提供物流服務。由此可知, 糧食物流中心是指接受并處理下游用戶的糧食訂貨信息, 對上游糧食供應方的大批量糧食進行集中儲存、加工等作業, 并向下游用戶進行批量轉運、配送的場所或組織。也就是說, 糧食物流中心是在一定的區域范圍內將糧食倉儲物流設施規劃在一起的一種場所或組織形式。其中, 傳統意義上的糧食倉庫 (包括收納庫、儲備庫、中轉庫等) 數量眾多, 是糧食倉儲和裝卸作業的主要設施, 是現有糧食物流體系的重要節點。為敘述方便, 本文統一使用糧食倉儲物流設施的表述, 也將傳統意義上的糧食倉庫包含在內。
但目前在糧食倉儲物流設施建設中仍有項目缺乏前瞻性、缺乏統籌規劃、選址缺乏科學論證、功能定位不清等諸多問題。并且隨著城市化的不斷推進, 處于城市邊緣的糧食倉儲物流設施逐步接近城市中心位置, 城市規劃中糧食倉儲物流設施周圍出現住宅區甚至學校, 一些糧食倉庫成為了“城中庫”, 還有由于國家鐵路等重大基礎設施規劃建設, 城市區域規劃需作重大調整, 原來規劃作為糧食倉儲物流設施的區域已明顯不符合城市規劃的要求。為了要確保糧食物流的通暢而且不影響周圍的生活區域, 滿足國家重大基礎設施建設的需要, 一些糧食倉儲物流設施不得不搬遷、重新規劃選址, 由此造成國家財政資金的浪費。
2014年6月25日國務院總理李克強主持召開國務院第52次常務會議, 部署做好糧食收儲和倉儲設施建設工作, 會議提出以東北地區和南方稻谷產區為重點, 今明兩年新建倉容1 000億斤。同時增加地方儲備500億斤。此次會議將有力推動和促進糧食倉儲物流設施的規劃與建設工作, 新一輪糧食倉儲物流設施建設即將全面啟動。在新一輪糧食倉儲物流設施建設中, 如能做到按相關規劃選址建設具有前瞻性、統籌規劃、科學論證、功能定位清楚等, 不僅可以保證糧食物流的通暢, 還可避免對國家財政資金造成不必要的浪費。
糧食倉儲物流設施的選址問題是一個涉及城市經濟、交通、產業布局等的復雜問題。傳統糧食倉儲物流設施大多規劃在城市郊區或工業區, 因城市交通一般不允許大型貨車的進出, 建在郊區不僅可以方便糧食運輸貨車的進出, 而且方便修建糧食鐵路專用線, 還可以考慮沿主要河流修建糧食專用碼頭, 以便公路、水路和鐵路運輸便捷、暢通。
糧食是人類生存之本, 是安邦定國、關系國計民生的戰略物資, 確保糧食倉儲物流設施和糧食的安全十分重要。因此, 糧食倉儲物流設施規劃選址時除了要符合城市規劃, 考慮糧源、交通、外部協作等條件外, 還要考慮選擇具有良好的工程地質和水文地質條件、具有良好的地形地貌、防洪防潮防澇 (場地防洪標準不應低于50年一遇) 、遠離污染源及易燃易爆場所等影響糧食倉儲設施和糧食安全的因素。生活污染如汽車尾氣的排放, 生活垃圾也會或多或少的對糧食造成一定的污染, 也會對人們的身體健康造成一定的危害。
(1) 糧食運輸中的粉塵污染:在糧食倉儲物流區作業過程中由于糧食的頻繁運輸、糧粒的運動和摩擦而產生的粉塵污染。
(2) 糧食作業中的噪聲污染:糧食的運輸操作過程中會產生設備的機械噪聲, 糧食通風降溫降水中通風設備的空氣動力噪聲, 噪聲源強約90分貝, 特別是通風降溫作業一般均選擇在夜間, 而且南方地區為了充分利用寒潮, 作業比較集中, 對周邊環境影響尤為明顯;另外在汽車或火車運輸在行駛過程中會產生較高的噪聲。
(3) 糧食儲存中熏蒸氣體的逸散:糧食蟲害防治工作中, 需要采用環流熏蒸、磷化氫氣體熏蒸, 若熏蒸時糧倉的密閉性不好, 以及達到熏蒸殺蟲時間后, 利用設置的軸流風機進行通風, 這期間有少量的熏蒸氣體外逸, 會影響周圍環境空氣質量。
(4) 熏蒸藥劑使用后的殘渣影響:熏蒸所使用的藥劑具有毒性, 其殘渣若不妥善處理, 會對環境造成一定的影響。
(5) 安全影響:由于糧食運輸均為大型車輛 (目前還存在超載問題) , 如果周邊規劃了居民區甚至學校, 把糧食運輸通道作為小區或學校通道, 將給居民和學生的帶來安全隱患。
如果由于規劃調整, 糧食倉儲物流設施周圍規劃居民區甚至學校, 居民和學生在受到糧倉粉塵、噪聲、少量有毒氣體以及交通安全等的影響后, 必定要引起居民和學生家長的抗議甚至糾紛事實上, 現在一些“城中庫”經常面臨居民投訴噪音和粉塵污染等問題, 到時糧食倉儲物流設施在未達到設計使用年限就要重新規劃移址, 造成資源及財政資金的浪費。
近年來, 國家高度重視糧食安全, 把糧食安全作為國家戰略, 國家糧食局等有關部門提出了“糧安工程”建設。作為發展糧食物流的一種重要載體, 糧食倉儲物流設施建設受到了各地的高度重視, 糧食倉儲物流設施出現了建設高潮。但由于我國糧食現代物流業發展才剛剛起步, 對糧食倉儲物流設施規劃建設規律性的認識還不夠, 加上規劃決策的行政性和局限性, 導致糧食倉儲物流設施規劃建設中出現了一些問題。
(1) 規劃決策行政色彩濃、規劃多變。糧食倉儲物流設施建設具有一定的社會公益性, 因此, 糧食倉儲物流設施的建設和運作需要政府的直接或間接參與無可非議, 但政府的參與應該集中在城市整體規劃、政策制定、基礎設施完善等宏觀層面, 不應干預太多。一些應由專家論證選定的事應交由專家選定, 比如規劃選址。現實中往往出現規劃選址定了, 讓設計院搞可研, 再開個論證會就完全定下來了, 論證會完全是走過場。還有由于領導體制問題, 城市整體規劃經常變, 一任領導搞一個新規劃, 今天糧食倉儲物流設施邊上沒有規劃存放易燃易爆的單位、居民區或者學校, 明天說不定有了。
(2) 規劃布局不合理, 資源浪費嚴重。一些糧食倉儲物流設施規劃建設囿于傳統行政區劃和條塊分割管理體制, 規劃多從行政區域而非經濟區域出發, 同一區域內的各糧食倉儲物流設施之間以及不同區域內糧食倉儲物流設施間在覆蓋半徑和區域效應方面明顯缺乏協調, 與國民經濟規劃、城市總體規劃、土地利用規劃等相關規劃的銜接不足, 脫離了宏觀經濟環境的基礎支持, 出現了重復建設和不良競爭現象, 造成資源浪費。
(3) 盲目建設, 功能定位不明確。一些糧食倉儲物流設施在對市場需求、功能定位、服務對象等問題沒有很好的進行前期規劃、市場調研的情況下, 匆匆上馬;有的不講實際, 盲目追求大規模、大投資、高標準, 過度超前;有的出于種種原因熱衷于新建, 不注重對現有糧食物流資源的整合改造, 致使建成后舉步維艱, 空置率高。
隨著經濟的發展和城市化進程的加快, 糧食倉儲物流設施作為重要的糧食物流節點越來越引起人們的關注。因此, 針對前述中存在的主要問題, 在糧食倉儲物流設施選址中應遵循以下原則:
(1) 前瞻性原則:糧食倉儲物流設施項目選址必須具有前瞻性, 要與城市中長期規劃和國家重大工程建設規劃相銜接, 避免出現建成沒多年就要搬遷、由于規劃調整不能按原來設想建設、建成后周邊環境發生變化存在安全隱患等情況, 造成不能正常使用和不必要的浪費。如有一個大型糧庫, 規劃建設時鐵路部門同意建鐵路專用線, 庫內鐵路專用線路基也作了預留, 可后來由于鐵路電氣化改造, 鐵路專用線不同意建了, 造成糧食進出庫只能依靠公路運輸, 成本大大增加。還有一個大型糧庫, 城建規劃部門居然同意在一墻之隔規劃建設了一個汽柴油庫, 給糧庫及糧食安全帶來了隱患。
(2) 適應性原則:糧食倉儲物流設施項目選址必須符合國家、省以及所在城市的經濟發展方針、政策。與糧食物流資源分布和需求相適應。
(3) 整體性原則:糧食倉儲物流設施項目選址在符合國家、省的糧食物流規劃前提下, 利于形成流通體系網絡。
(4) 協調性原則:要與糧食倉儲物流設施建設項目的所在地域的糧源及需求分布, 集并及發放輻射半徑, 公路、鐵路、專水路運輸, 糧食流通作業能力和技術水平等方面相互協調。
(5) 經濟性原則:糧食倉儲物流設施項目選址應遵循建設節約型社會的原則, 物流流向順暢, 物流組織分布合理, 堅持總費用最低的原則。
在上述5個原則中, 前瞻性原則是關鍵。糧食倉儲物流設施項目選址要做到具有前瞻性, 城建規劃部門最關鍵, 要把好關, 要組織專家進行認真、充分的論證。
糧食倉儲物流設施建設是糧食現代物流發展的重要功能環節, 也是投入高、占地多、回收期長的項目, 其規劃建設涉及到城建、交通、生態、環保等一系列問題, 一定要慎重對待、規范發展, 絕不能一哄而起。在糧食倉儲物流設施規劃中, 應克服條塊分割帶來的種種弊端, 由政府城建規劃部門和糧食行政管理部門一起負責, 根據所在地的自然地理條件、經濟地位和區域經濟輻射能力, 組織專家在深入進行可行性研究的基礎上進行選址, 確定不同層次的糧食倉儲物流設施建設, 合理規劃布局, 充分整合現有資源, 注重功能互補, 并考慮各種運輸方式的有效銜接, 從而形成一個完善有序的糧食現代物流體系。
上一篇: “互聯網+”賦能危化品倉儲物流安全